当古老非遗遇上美丽风景(4)

笔者曾在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葛洋村的当古“十亩之间”民宿院坝里见到这样的场景:孩子们围着一口大锅,在体验指导师的老非丽风讲解下制作芥菜饭,体验着“雨水至百谷生”的遗遇节气文化。这家2016年开办的上美民宿以节气民俗、传统工艺、当古农事体验为卖点,老非丽风每年举办非遗体验活动150场以上,遗遇接待非遗研学体验者1万人次以上,上美不久前还被评为浙江省非遗主题民宿。当古非遗民宿只是老非丽风温州市非遗体验基地的一种类型。非遗小镇、遗遇非遗街区、上美非遗书院、当古非遗手工作坊……不同类型的老非丽风非遗体验基地如今已覆盖温州市旅游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让游客的遗遇旅游活动变为一场场文化体验。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乡村非遗传承人、手艺人借助旅游业获得了就业机会和可观收益,并有效反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近年来涌现的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优秀案例中就有不少非遗点亮乡村振兴之路的案例。比如,四川省崇州市的道明竹艺村就是传统手工艺带动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该村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道明竹编这一资源禀赋有机融入乡村民居、景观、景点,使得当地的乡村旅游特色鲜明,形成差异化优势。在外来游客、创客与当地社区的互动中,道明竹艺村的吸引力大大增强,人气旺了,产业有了,村民富了,乡村文明程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总之,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根本目的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系统性保护,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几点问题。当地的旅游空间要以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从其他地区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适合本地文化生态,要被当地群众和游客接受认可,避免生搬硬套、简单移植和同质化发展。要为传承人在旅游空间开展传承实践和旅游服务提供便利条件,鼓励传承人参与旅游管理。

此外,还应加强对非遗从业者与旅游从业者的双向培训。要将旅游相关业务内容纳入非遗保护培训范围,帮助传承人了解旅游行业的特点、政策法规、运营模式、游客需求等,提高其传承传播非遗的意识和能力,增进传承人对其持有的非遗价值意义的认识。也要将非遗内容纳入旅游行业培训范围,帮助导游、讲解员、旅游开发者等了解跟非遗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内涵和保护理念,提高在旅游中合理利用和传播非遗的意识和能力,引导旅游从业人员和游客欣赏、尊重、认同和传播非遗文化。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需的地方已做标记 *